作者:曹能秀 文章來源:學前教育研究
一、 全人教育思潮與幼兒教育

  全人教育是20世紀70年代從北美興起的一種以促進人的整體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後來傳播到亞洲、大洋洲等地區,對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形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全人教育的哲學基礎可以概括為“聯結”“整體性”和“存在”三個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與傳統的教育思想有著明顯邊界的教育主張。 全人教育批評傳統教育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學習的觀點,倡導塑造全面發展的人,使人在身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真正的人。 [1]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人教育思潮和人本主義教育思潮、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潮等改革思潮一起,對世界幼兒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全球幼兒教育從80年代初開始,對60和70年代以“智力開發”代替幼兒教育的傾向進行了反思。 1985年在日本召開的“日、美、歐幼兒教育、保育會議”批評了幼兒教育中將幼兒的發展等同於智力發展的錯誤傾向,呼籲教育從“智育中心”轉向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各國開始重視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強調幼兒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兒童”。

  進入21世紀,幼兒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國際競爭的熱點,受到國際社會普遍關注。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國際組織和國家都把發展和振興幼兒教育作為21世紀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 這一狀況和20世紀60年代的早期教育熱大為不同,它注重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數量增長和質量提升,而不是單純的智力開發。

二、 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目標和內容
  (一)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目標

  全人教育認為教育不是單純的社會統治的工具,人不是經濟利益驅動下的機械個體。 教育應更注重人的內在,如情感、創造力、想像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實現。 全人教育不貶低物質的重要性,不否認社會存在的價值,但它認為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與技能的訓練,更應關注人的內在情感體驗與人格的全面培養。 [2][3]因此,在幼兒教育主要是滿足幼兒發展需要還是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需要的教育目的問題上,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偏重的是個人價值但又不忽視社會價值。

  1999年世界學前教育組織和國際兒童教育協會共同製定的《全球幼兒教育大綱》認為:“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是針對兒童整個身心健康而設計的,必須考慮兒童的身體狀況、認知水平、語言能力、創造能力、社會性與情感的發展狀況等”,[4]表明了國際幼兒教育組織注重培養身心健康的“完整兒童”。

  全美幼教協會1996年在被譽為“幼兒教育的聖經”的《適宜於0-8歲兒童發展的教育方案》中明確指出:“適宜的教育應該顧及到兒童所有領域的發展:身體的、情感的、社會的以及認知的”;[5]2005年又在《幼兒教育方案標準和認定指標》中指出:“'課程'標準旨在發展兒童在審美、認知、情感、語言、體能和社會等方面的能力,”[6]體現了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基本觀點。
英國政府2000年頒布了面向3-5歲幼兒的《基礎階段課程指南》,在學習目標上強調幼兒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和傾向、社會性技能、注意力和堅持性、創造性的發展等,[7]表明英國政府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視。 此外,日本1998年改訂的《幼兒園教育要領》、韓國1998年的第六次幼兒園教育課程、印度尼西亞政府20世紀90年代製定的國民教育目標、我國2001年制定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香港地區2006年頒發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均從不同側面提出了培養“完整兒童”,重視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幼兒教育目標。

  總之,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目標整合了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的幼兒教育價值取向,強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20世紀60、70年代幼兒教育只重視智力發展的錯誤傾向,促進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幼兒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三、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過程、方法和途徑
(一)強調幼兒主動學習的幼兒教育過程

全人教育倡導學習者的主動學習。 首先,全人教育提倡“為人類的發展而教”,認為學校應該是所有學習者樂於學習,而且可以充分發展的地方;其次,全人教育將學習者看作獨立的“個體”,認為每個學習者都是獨特的、有價值的個體,都具有潛在的創造性和無限的學習潛力;第三,全人教育認為學習者有選擇的自由,認為個體的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成長都是必要的。 [12]因此,以全人教育的觀點來看待幼兒教育,就要使幼兒樂於學習,尊重幼兒的創造性和學習潛能,尊重其選擇的自由,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的幼教改革都提出了促進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的觀點。 美國政府2000年頒布的《“提前開始”兒童發展結果框架》注重培養幼兒積極的學習態度,以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指出幼兒應當“對傾聽和討論各類圖書和詩歌的興趣逐漸增強”, “對數以及通過計數解決問題和判斷數量表現出越來越強的興趣和意識”和“快樂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包括傾聽、歌唱、手指遊戲、音樂演出、競賽”等;1996年英國政府修訂的《早期學習目標》也注重形成幼兒積極的學習態度,指出幼兒在基礎階段末期要“對學習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喜歡傾聽和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並能在遊戲和學習過程中傾聽和運用”等;[13]日本1998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要領》將“促進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作為幼兒教育的第一條基本思想提出,肯定了幼兒主體性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國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非常重視幼兒的興趣、情感和態度,重視幼兒的探索性學習。 此外,許多幼兒教育方案都倡導幼兒的主動學習,要求教師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如蒙台梭利課程模式、[14]高瞻課程、方案教學、[15]瑞吉歐教育體係等。 [16]

(二)重視整合的幼兒教育方法和途徑

全人教育倡導各種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的整合。 首先,全人教育哲學基礎中的“聯結”和“整體性”都強調整合。 “聯結”認為系統中的各個部分相互依賴、相互聯繫;“整體性”是指“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認為一個大的系統包括許多子系統,形成一個網絡,這些子系統以復雜的方式相互作用。 其次,全人教育強調“整全的教育”,主張在教育過程中,每一種方法都有獨特的價值,每一種途徑都有獨特的作用,都是整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從全人教育的視角來看,幼兒教育應該整合各種方法和途徑,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世界各國從不同側面提出了整合各種教育方法和途徑的主張。 英國政府2000年頒布的《基礎階段課程指南》提出了“精心設計的遊戲”這一概念,認為“精心設計的遊戲活動是兒童在基礎階段學習的主要方式,這種遊戲中的學習帶有愉悅性和挑戰性”。 [17]可見,該指南不僅重視幼兒遊戲,也重視成人對幼兒的遊戲加以乾預和指導。

2005年全美幼教協會在《幼兒教育方案標準和認定指標》中指出:“教師有目的地使用多種指導方法,如從高結構到低結構、從成人指導向兒童主體變化的策略,提供優化的學習機會”;“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和家長通力合作,幫助兒童成功地融入早期教育的情境中來”;“聯繫並利用社區的城市、郊區、鄉村等資源,幫助家庭參與社團組織,倡導文化事業,豐富項目中家庭和兒童的經驗。”[18]這些觀點充分錶明了全美幼教協會對綜合各種方法和途徑的重視。

日本強調環境和遊戲的重要作用,重視幼兒園和家庭、社區的合作。 1998年文部省頒布的《幼兒園教育要領》指出:“根據幼儿期的特點,幼兒園教育以通過環境進行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基本思想。”“遊戲作為幼兒自發的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的學習,要以遊戲為中心對幼兒進行指導。”[19]“幼兒園要十分注意與家庭的聯繫與合作……幼兒園要積極利用社區內自然環境、人才、活動及公共設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20]

我國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和“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等等。 [21]可見,我國也注重環境和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主張教師的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相結合,強調幼兒教育各種途徑的結合。

許多幼兒教育方案也主張教學和遊戲相結合,教師的間接指導和直接指導相結合,並強調利用家庭和社區的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 銀行街課程模式把遊戲作為教育的基本途徑,注重為幼兒創設安全的、有教育意義的、有變化的遊戲環境,引導幼兒在遊戲中探索與認識周圍世界。 [22]高瞻課程在強調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上,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要求教師選擇適當的、適合於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學習材料,鼓勵兒童採用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注重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師將幼兒園活動室安排成能滿足幼兒需要的、以自選的活動區為結構特色的遊戲環境。 [23]在方案活動中,教師注重創設環境和條件,激發兒童的興趣,提升兒童行為的動機,使兒童能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關注兒童已有的經驗,尊重兒童自己的選擇;在與兒童互動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介入兒童的活動,並對兒童提出挑戰;與兒童一起學會共同生活,相互交流,認同和欣賞他人的工作等等。 [24]瑞吉歐教育體系課程提倡“集體學習”。 這裡的“集體”不僅僅指兒童,還包括成人,如家長、教師、他校的成員、社區的成員等。 “集體學習”過程能夠產生有益於解決兒童認知衝突的社會交往,是兒童與物體發生交互作用時不可能產生的。 此外,瑞吉歐教育體系還注重家庭—幼兒園關係的建立和社區的參與,以推進三者的共同發展。 [25]

上述世界各國和各種教育方案有關整合幼兒教育方法和途徑的主張不僅有利於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實現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目標,而且還反映了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通過環境教育幼兒,教師的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相結合,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合作等全球幼兒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

全人教育思潮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幼兒教育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幼兒教育目的的影響,在不忽視教育的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強調教育的個人價值;二是對幼兒教育目標的影響,倡導塑造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全面發展的人。 隨著全人教育對幼兒教育影響的進一步深入,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在培養幼兒主體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注重培養關心環境、關心和平、關心全人類的幼兒,為培養具有全球視角的地球公民奠定基礎;探索符合國情的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模式,進一步促進各國幼兒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愛兒思親子戶外學校綠豆粉圓爸比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保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